菜
单
栏
Pogo Pin(弹簧针)作为精密连接器,其大电流承载能力直接决定在新能源汽车、工业设备、储能系统等大功率场景的适用性,核心影响因素包括结构设计、材料选型、接触阻抗及散热性能,需通过多维度优化确保在高电流工况下(通常指 5A 以上,极端场景可达 100A)稳定传输,避免过热或接触失效。
结构设计是提升大电流承载能力的基础。首先,针轴直径需与电流需求匹配,大电流 Pogo Pin 的针轴直径通常设计为 1.5mm-3mm(普通 Pogo Pin 多为 0.5mm-1mm),增大导电截面积以降低电流密度(要求电流密度≤5A/mm²,如 2mm 直径针轴的最大承载电流可达 15.7A);其次,采用 “多触点” 结构,在针轴与套筒内壁设计 2-4 个接触点,分散电流传输路径,减少单点电流负荷,同时提升接触稳定性,避免因振动导致的瞬时断流;此外,弹簧设计需兼顾弹性与导电性,选用大线径弹簧(线径 0.3mm-0.8mm),并采用螺旋密绕结构,确保弹簧在压缩状态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导电通路,避免弹簧电阻过大导致局部过热。
材料选型对电流承载能力至关重要。针轴与套筒需选用高导电率、高耐热性的金属材料,如铍铜(导电率≥45% IACS)或磷青铜(导电率≥20% IACS),表面镀覆高硬度、低接触电阻的镀层,如镀金(厚度 0.5μm-2μm,接触电阻≤50mΩ)或镀银(厚度 1μm-3μm,导电率更高但易氧化,需搭配防氧化涂层);对于 100A 级别的超大电流 Pogo Pin,可采用铜合金基材 + 实心针轴设计,取消弹簧结构,通过针轴与套筒的过盈配合实现导电,进一步降低接触阻抗(可降至 10mΩ 以下)。同时,绝缘材料需选用耐高温的 LCP(液晶聚合物)或 PPS(聚苯硫醚),长期耐温可达 120℃-200℃,避免高温下绝缘失效。
接触阻抗与散热性能需协同优化。接触阻抗过大会导致焦耳热增加,需通过表面处理降低阻抗,如镀金层的接触阻抗较镀镍层低 60% 以上;同时,在针轴与套筒的接触区域设计微凸点(高度 0.05mm-0.1mm),增强接触压力(接触压力需≥50g),确保接触界面无氧化层或杂质,维持低阻抗状态。散热方面,大电流 Pogo Pin 需在套筒外侧设计散热鳍片(鳍片高度 1mm-2mm,间距 0.5mm),或在连接器外壳内置散热通道,通过空气对流或导热硅胶将热量传导至外部;对于封闭环境下的应用(如电池 PACK 内部),可采用液冷散热结构,在 Pogo Pin 组件周围布置冷却水管,将温度控制在 80℃以下(要求温升≤50K,环境温度 25℃时)。
性能测试需模拟实际工况验证承载能力。通过可编程直流电源施加额定电流 1.2 倍的测试电流(如额定 30A 的 Pogo Pin 施加 36A),持续通电 1 小时,监测接触区域温度(要求最高温度≤120℃)、接触阻抗变化(阻抗增幅≤20%)及外观状态(无镀层烧毁、绝缘材料变形);同时进行振动测试(频率 10Hz-2000Hz,加速度 10G),验证在振动工况下电流传输的稳定性(电流波动≤±5%)。通过以上设计与测试,可确保 Pogo Pin 满足大电流场景的使用需求,为大功率设备提供可靠的导电连接。
没有了
了解更多关于弹簧针和连接器的选择。
+86 180-2540-8750(许小姐)
htweibo@pomagtor.net (魏先生)
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水田社区祝龙田路51号泰科汉泽工业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