菜
单
栏
弹簧顶针高温稳定性测试方法
一、测试目的与适用范围
弹簧顶针(Pogopin)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导电性能、机械寿命及结构完整性。本测试方法旨在模拟极端高温工况(如汽车发动机舱、工业炉旁设备、航空电子舱等场景),评估其在持续高温或温度循环条件下的性能保持能力,适用于消费电子、汽车电子、工业控制等领域的弹簧顶针产品。
二、测试设备与环境要求
1. 核心设备
高低温试验箱:温度范围 - 60℃~200℃,控温精度 ±1℃,温度均匀性≤±2℃,支持程序控温与循环模式。
接触电阻测试仪:测量范围 0~100mΩ,精度 ±1%,分辨率 0.1mΩ。
插拔力试验机:力值范围 0~50N,精度 ±0.1N,可设定插拔速度(10~30 次 / 分钟)。
光学显微镜:放大倍数 50~200 倍,可观察镀层及结构细节。
金相显微镜:用于分析内部结构变化(如必要时进行破坏性测试)。
2. 环境控制
测试环境温度:25±5℃,相对湿度:45%~65%。
无腐蚀性气体、无强电磁场干扰(电磁屏蔽等级≥GB/T 12190-2006 3 级)。
三、样品准备规范
样品数量:每组测试至少准备 10 个样品,其中 5 个用于持续高温测试,5 个用于温度循环测试。
初始状态检测:
外观:无镀层脱落、变形、划痕,通过 200 倍显微镜检查。
接触电阻:初始值≤50mΩ(施加 100mA 直流电流测量)。
插拔力:初始插入力 30~50cN,拔出力 20~40cN(测试速度 20 次 / 分钟,预插拔 10 次后测量)。
弹性系数:压缩量 0.2mm 时,弹力偏差≤±10%(按设计值校准)。
四、测试流程与参数设置
1. 持续高温稳定性测试
温度设置:根据应用场景分级设定(如消费电子 125℃、汽车电子 150℃、工业级 175℃)。
保温时间:500 小时(基础测试)或 1000 小时(严苛场景验证)。
操作步骤:
将样品固定在耐高温夹具上,避免相互接触。
试验箱升温至设定温度,稳定 30 分钟后放入样品。
连续保温至规定时间,期间每 24 小时记录箱内实际温度。
到达时间后,自然冷却至室温(避免骤冷),取出样品静置 2 小时。
2. 温度循环稳定性测试
循环区间:-40℃(低温段)~150℃(高温段)(可根据需求调整)。
循环参数:
低温保持:30 分钟,高温保持:30 分钟。
升降温速率:5℃/ 分钟(避免热冲击)。
循环次数:500 次(基础)或 1000 次(高可靠性要求)。
操作步骤:
样品固定后放入试验箱,执行预设循环程序。
每 100 次循环后暂停,检查样品是否脱落或位置偏移。
循环结束后,在常温环境静置 2 小时再检测。
五、检测指标与判定标准
1. 外观检测
镀层:无明显变色(灰度卡评级≥4 级)、鼓包、剥落,腐蚀面积≤5%(单个样品表面积)。
结构:针轴无弯曲(直线度偏差≤0.02mm/m),弹簧无断裂或塑性变形。
2. 电性能检测
接触电阻:测试后增加值≤初始值的 50%(如初始 50mΩ,测试后≤75mΩ)。
绝缘电阻(如带绝缘结构):≥1000MΩ(施加 500V 直流电压)。
3. 机械性能检测
插拔力:插入力 / 拔出力变化量≤初始值的 30%。
弹性恢复:压缩 0.3mm 后释放,残余变形量≤0.02mm。
插拔寿命:测试后再进行 1000 次插拔,接触电阻仍需满足上述要求。
4. 破坏性检测(抽样)
随机抽取 2 个样品,剖切后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:
焊点无虚焊、裂纹(焊接强度≥5N)。
弹簧与针轴连接部位无氧化层增厚(厚度≤5μm)。
六、测试报告与数据记录
需记录的关键数据:
测试前后的接触电阻、插拔力、外观状态对比表。
温度曲线(持续高温的温度波动记录、循环测试的温变曲线)。
异常现象描述(如样品失效时间、失效模式)。
判定结果分类:
合格:所有指标满足上述要求。
降级使用:部分指标超出偏差范围但不影响基础功能(需注明适用场景限制)。
不合格:出现镀层大面积脱落、接触电阻超标 50% 以上、结构断裂等严重问题。
七、引用标准与应用扩展
本方法参考以下标准制定:
GB/T 2423.2-2008 《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 2 部分:试验方法 试验 B:高温》
IEC 60068-2-14:2009 《环境试验 第 2-14 部分:试验 试验 N:温度变化》
AEC-Q200-2016 《被动电子元件的应力测试资格规范》
针对特殊场景(如高温高湿、腐蚀性高温环境),可在本方法基础上增加湿度控制(85% RH)或通入特定气体(如 5% H₂S),进一步验证复合环境下的稳定性。
了解更多关于弹簧针和连接器的选择。
+86 180-2540-8750(许小姐)
htweibo@pomagtor.net (魏先生)
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水田社区祝龙田路51号泰科汉泽工业园